首页 资讯

西安工业大学开展社会调研,探寻沙漠前世今生

7月18号西安工业大学“绿野寻踪”赴榆林防风治沙实践队来到榆林地区展开有关为了探究毛乌素沙漠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切实感受治沙对当地经济,气候带来的显著变化。

当地时间18日下午,实践小队成员就围绕“防沙意识,治沙方法,用沙经济”三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群体分为长期居住居民,短期居住居民,暂居民等,据调查显示,受众群体下,超过近95%的居民认为防沙治沙的主要发展方向表现为政府大力支持鼓励政策,带动企业出资防控,引领个人,带动集体,形成“会防沙,敢防沙,共防沙”的治沙氛围。78.2%的居民认为,在养成良好的治沙氛围之前,国家,企业的新型治沙技术必不可少,为此,榆林市内一共设立了33座治沙所,旗下所研发的新型治沙技术,如草地沙障技术的运用与完善,乔灌混交造林,活物屏蔽等方法极大的改善了沙漠树种的成活率,将技术的运用与人力结合起来,达成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榆林毛乌素沙漠的治沙典例无疑为世界的治沙打开了了新大门,当然,当居民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好时,榆林又为自己打开了一条致富路,实践队员通过入户访问,户外采访调查,了解到榆林地区最为重要的产业便是能源行业,被冠以“能源之都”的称号,主要以天然气、煤炭为主,但近几年榆林市积极开展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光伏,风力发电,太阳能等,据统计,由于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当地人对这里风沙气候的形象比喻。作为陕西风能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大风被转化为新的能源,并产生经济效益巨大,仅仅是榆林的2020年一年的发电量都达到了一年32亿度的电量,能源之都,名副其实!其次,在有效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同时,榆林市周边县区农村的发展同样如火如荼,附近农民按照“果药并举、南绒北肉”的产业布局,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品牌,精心打造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乡村旅游等农村特色产业。曾经“土”味十足的农村特色资源正成为促进促进乡村振兴的“抢手货”。经过几年发展,截止2020年底,全市山地苹果面积105.45万亩、产量55万吨、产值36亿元;羊子饲养量888.25万只,产值56.7亿元;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7万亩,产量116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252万亩,产量304万吨;接待游客4935.23万人,旅游收入276.566亿元,让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南北部农村,正快速发展为“陕西现代农业先行区和全国知名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在拥有强大种植,养殖业的前提下,榆林乡村地区又开启了强大的的文化输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开展乡村民俗馆,不但保存了当地古村落的历史记忆,又唤起了村民的自信和自豪,更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时代带来新的机遇,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握住发展的主旋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推荐阅读:翟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