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科信技术:大客户集中度居高不下,经营业绩持续下滑!

红刊财经 周月明

编辑 承承

从前两大客户业务贡献占比大幅攀升情况看,新增的客户对公司的影响逐渐式微,经营业绩依然靠那一两个“金主爸爸”。

同样因受大客户钳制,上市不久就业绩变脸的公司还有科信技术。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科信技术客户集中度高达99%、应收账款占比53.66%。

科信技术:大客户集中度居高不下,经营业绩持续下滑

资料显示,科信技术主营业务为ODN产品(光分配网络)、无线接入产品等,针对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的销售几乎就是其所有的营收来源。2016年11月上市以来,科信技术营收和业绩在当年就出现了变脸,要知道其上市前夕的2015年,营收增速还高达56%,可上市之后的2016年至2018年,营收每年却保持了5%~19%左右的下降幅度;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也由期初同比下滑1.61%变为期末下滑71.6%。上市三年来,净利润整体缩减近7成。在最新的2019年半年报业绩预告中,科信技术称,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可能亏损2500万元至300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科信技术是2016年11月才上市的企业,不仅上市首年业绩出现下滑,且仅过了三年,净利润就出现了亏损。细究原因,或与其大客户调整方向有很大关系。

《红周刊》记者查阅科信技术在上市之前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发现招股书中有多处提到4G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公司业务的促进作用。但这一话风到了上市之后却发生突变。在2016年的财报中,科信技术提到“通信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中略降,三大通信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均有减少”。2018年,这一情况愈演愈烈,公司在财报中称“公司所处行业处于由4G迈向5G的过渡期,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及铁塔公司在2018年减少了FTTH/4G的资本开支,5G尚未规模化商用,所处行业投资缩减,公司总体营业收入也一定幅度下降”。由上述表述来看,在大客户战略方向出现转变后,科信技术的经营业绩受到了很大牵连,而这一点从前面谈到的经营业绩下滑是可以佐证的。

还有一个小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即科信技术招股书是在2016年3月报送的,按理说公司应该大体知道当年的行业趋势以及各大通信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投入预算,但让人奇怪的是,招股书中对这些风险并没有过多提及,或正是这种忽视导致了公司在2016年刚刚上市就立马业绩变脸。

细看科信技术上市之后前五大客户的具体销售情况,可以发现其大客户是越来越集中的。2016年时,前两大客户占销售总额比例还约为65%,可到了2017年时,这一比例已上升至79%(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59%),2018年虽然贡献占比下降到76%左右,但第一大客户的业务贡献占比却提升至64%。在2016年年报中,公司透露爱立信成为公司重要的客户之一,但从前两大客户业务贡献占比大幅攀升情况看,新增的客户对公司的影响逐渐式微,经营业绩依然靠那一两个“金主爸爸”。让人遗憾的是,前两名“金主”针对公司的订单正在变少中,第一名大客户2017年订单为3.93亿元,2018年时下降为3.46亿元;第二名大客户2017年订单为1.4亿元,2018年时仅有6622万元。资料显示,科信技术获取订单的方式主要靠投标,前两大客户的订单越来越少,除了客户预算本身减少,很可能意味着科信技术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下滑。

《红周刊》记者搜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采购与招标相关信息,最新的关于科信技术的中标新闻是在2018年9月发布的“中国移动基站用交流配电箱集采项目”,有5家公司中标,科信技术是其中之一,但5家公司中标总金额仅有6554万元。除此信息之外,关于科信技术的中标新闻都是在2018年之前,而2018年、2019年除了中标“中国移动基站用交流配电箱集采项目”外,未见其它大的中标信息。

由于科信技术过度依赖大客户,对其整个资金链的周转情况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应收账款常年居高不下,上市之后占营收比例都在45%左右,占总资产比例也在30%左右。从账龄结构来看,2013年至2015年时,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还在85%左右,而到了2018年则下滑到78%,这意味着1年以上应收账款出现增多,如此情况意味着大客户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情况愈发明显,而伴随的是上市公司资金压力愈发明显。2018年,科信技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2017年末的16936.87万元下滑到1838万元,下降幅度达89%。2019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产生的流量净额更是为-5508.66万元。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常年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每年还产生不少坏账,直接影响了公司利润大小。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科信技术坏账损失分别为1095万元、496万元和705万元,而同期利润总额分别为7170万元、6572万元和2280万元,坏账损失占比分别达到15%、7.5%和31%。这意味着,大客户欠账对科信技术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损失。

除以上问题,《红周刊》记者还发现科信技术的产品仿佛正处于“青黄不接”状况。旧产品不断跌价,2016年至2018年的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412万元、645万元和593万元,占同期利润总额比例分别达到5.7%、9.8%、26%。而新产品又“雾里看花”,不知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不能跟上时代潮流?就拿外界看好的5G来说,在2019年5月公司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称“公司在5G领域尚处于研究、布局阶段”。其实,从科信技术近几年的研发投入来看,似乎也无法验证公司在5G上是“花费了很大心血”的。资料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2766万元、3272万元和3253万元,急需转型的2018年,研发投入甚至还削微减少了一些。

还需注意的是,科信技术因上市获得的大额募集资金并没有被过多地投入研发之中,而是用来大量购买理财产品以及购建厂房、成立产业园区上。资料显示,2017年,公司用1.11亿元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而上市以来,公司一直在大力兴建产业园区,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由2016年的0.99%大幅提升至2018年的27%。上市之前,公司的厂房和机器设备多为租赁,按理说即使兴建产业园区也应该多投入在机器设备更新上,但从2018年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来看,办公设备增加了796万元,机器设备仅增加了297万元。令人迷惑的是,在科信技术最新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中,称业绩变动主要影响因素是“科信科技大厦的投入使用导致折旧等管理费用有所增加”,但科信科技大厦是近几年才刚刚建成的,刚使用就出现折旧甚至影响到公司业绩,这怎么看理由都似乎有些牵强。

(本文已刊发于7月27的《红周刊》)

推荐阅读:四川热线